国贸要闻

全球最大铜矿罢工 加工费博弈走向白热化

发布时间:2021-08-02 15:47:49 编辑:zhanghf 浏览次数:1458

一、驱动事件

8月1日,全球最大铜矿智利Escondida铜矿的工人投票决定罢工,拒绝了铜矿所有者必和必拓集团提出的有关薪资要求的最终提议,此次罢工也将引发对全球铜供应的担忧。

工会表示,在主要工会的2175名成员中,超过99%的人选择停止工作,并向必和必拓施压,要求其在未来三年签订一份更好的合同。智利的劳动法规定,在罢工开始之前,管理层可以选择至少利用五天的时间进行政府调解。此前,工会在周三的一份声明中表示,在智利常规工资谈判结束时提出的提议未能满足工人的要求,该公司努力延长工作时间以提高生产力和利润。另外,工会要求支付给矿主的股息的 1%来作为额外奖金,以表彰工人做出的牺牲,尤其是在疫情期间。

 二、综合分析

此次罢工的铜矿是全球第一大铜矿escondida,1990年投产,年产百万吨铜矿。股权持有方面,BHP集团持有57.5%控制性股份,而力拓集团(Rio Tinto PLC)持有30%股份,以三菱公司(Mitsubishi Corp。)为首的日本财团持有10%股份,国际金融公司(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持有2.5%股份。结合二季度报告的情况来看,必和必拓bhp二季度产量27.4万吨,同比降1.1%。主力矿山escondida(bhp股权占比57.5%)产铜精矿和阴极铜24.67万吨,同比降16.1%,主要原因是精矿品位下降,今年上半年两个季度品位分别在0.77和0.78,而去年下半年在0.85和0.83。预期下一个财年escondida产量在100-108万吨(2021财年产量为106.8万吨)。

从全球铜精矿供应的角度来看,全球铜精矿供应整体处于偏紧格局中的阶段性宽松阶段,背景主要有几方面:

1、全球铜精矿供应增速总体放缓,从2013年以来经历长期的铜矿资本开支下滑和低迷,导致铜精矿老化显著,总体品位逐步下滑,新增供应不足,特别是来自于传统的铜矿供应巨头的供应增量不足,主要新增靠中资铜矿补足。

2、结构性来看,来自于中国铜矿或者中资铜矿的边际增量显著增加,以2021年为例,主要的铜矿增量为秘鲁朱斯塔铜矿,全球第二大铜矿Grasberg地下扩建工程,中国紫金矿业在非洲的卡莫阿,在塞尔维亚的Timok都将贡献增量;中国西藏的玉龙铜矿(西部矿业旗下)改扩建工程,西藏巨龙铜矿一期项目年底投产(紫金矿业旗下)。我们注意到,尽管中国铜资源在全球并不占优,但近年来铜矿增量中资和中国铜矿能占到半壁江山,这样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冶炼厂在加工费谈判过程中的心态。

3、围绕着铜精矿加工费的博弈在加剧:

第一阶段:2021年初,国内铜冶炼厂面临着30美元的加工费水平(2012年最低),一度商议进行减产。冶炼利润低,铜矿需求阶段性被抑制,年初铜矿预期略有放松(秘鲁Justa,印尼Grasberg和中资增量),导致铜矿加工费开始低位反弹,从最低的30美元持续反弹至7月初的46.6美元,并商订三季度加工费在55美元。

第二阶段:随着铜价上涨,副产品价格飞涨(硫酸价格一年翻了6倍,从100元/吨上涨到600元/吨以上、金银价格也涨至近年来高位),冶炼厂利润暴增,开工率暴增,并在4月份达到96.8%的近年来最高开工率。高冶炼利润带来了较高的铜矿需求,而高价带来的较高铜矿产量和新增铜矿预期将难以为继,倾向于加工费在60-70美元一带将承压回落。

三、历史上的罢工事件:

距离我们最近的罢工在2017年一季度,全球三大主力铜矿不约而同开始减产:全球最大铜矿Escondida从2017年2月9日上午8点开始罢工。该铜矿2014-2016的精矿含铜年产量分别为83.98万吨,79.92万吨,63.63万吨。该矿正式停产时间一个月左右,加上复工延迟影响5天的产量,影响铜矿产量约为6-8万吨。全球第二大铜矿印尼Grasberg铜矿2月10日开始停止生产,并遣散工人,原因是印尼政府暂停该国铜精矿出口。该铜矿过去三年2014-2016的年产量分别为31.41万吨,34.11万吨,48.21万吨。停产一个月,产量的损失在3-4万吨。 3月10日,秘鲁年产40万吨级别铜矿Freeport-McMoRan旗下的Cerro Verde铜矿周五开始举行无期限罢工,导致每月约4万吨铜生产暂停。

我们看到随着三大矿减产,月度铜矿加工费从1月87.5,降到3月、4月的71.5,74,但随着罢工结束又回到80美元以上的水平。从铜价表现来看,2月10日lme铜价一度创出4%的日度涨幅,但从罢工之后的趋势行情来看,总体表现为震荡。由于发生罢工的矿山体量规模足够大,罢工时间足够长,我们认为2017年的罢工事件能够很好的体现罢工这一供应冲击因素对于实际行情走势的影响。这一影响更多体现为阶段性而非趋势性,特别在供需矛盾并未突出的时候,造成的价格冲击相应也较为短期。

四、事件结论

1、对铜价而言显然是利多,主要逻辑是罢工会减少全球供需体系中的铜精矿存量,使得总体趋紧的铜矿供需进一步紧绷。但目前铜产业链上游供需矛盾仍未显现极端矛盾(参考2016,2017年锌供应链上游紧张导致加工费持续压低,冶炼厂持续减产),所以这样的冲击可能带来的价格波动亦相对有限。

2、从供需平衡的角度来看,该铜矿如果罢工持续一个月(乐观预期),将带来10万吨级别的铜矿供应损失,占全球铜矿供需体系的0。4%左右,从对实际供需的影响来看,主要体现在对隐性铜矿库存的消化和对隐性铜库存的消化。

3、罢工有利于海外矿商进行铜精矿加工费谈判,可能成为铜精矿加工费反弹结束的重要催化剂,倾向于干散货加工费最高上到60-70美元见顶结束并回落,持续两到三年的铜矿偏紧格局不会有质的变化。